BOB5月18日晚间,阿里发布了2023财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一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阿里营收2082.0亿元,同比增长2%,略微低于预期;调整后净利润273.8亿元,同比增长38%。
这是今年3月28日阿里启动组织变革后的第一份财报。在财报电话会上BOB,阿里的改革进程进一步推进,云、菜鸟、盒马启动上市计划,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启动外部融资,六大业务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
和上季度类似,虽然本财季核心的中国商业收入同比仍处于下滑态势,但其他业务拉动了整体增长。其中国际数字商业延续了上季度的高增长态势,营收同比增长29%,是六大板块中增长最快的。
把时间轴拉长到整个财年,国际数字商业也扮演了集团增长引擎的角色,当中国商业营收整体下滑 1% 时,国际数字商业仍同比增长了 13%。
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发轫较早,业务几乎覆盖全球跨境市场(大概200多个国家),但在之前遭遇了相当的瓶颈期:重金注资的Lazada被Shopee挤下了东南亚第一电商的宝座,到2021年底,10年竞走的速卖通GMV也只是略高于Lazada。
这和阿里对于国际商业的重视有很大关系。阿里的外贸业务起步很早,甚至早于国内的主站淘宝。但是囿于国内电商业务的飞速增长,阿里始终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到前年年底,阿里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组织架构调整,以往的业务架构被打散,国际数字商业被首次放到了集团层面,同时调派了善于开拓的蒋凡接管。
根据阿里财报数据,去年7-9月国际数字商业板块的营收1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国际零售部分增长3%,国际批发部分增长6%;
去年10-12月,国际数字商业收入达到194.65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零售业务部分增长26%,批发业务基本持平。
到了今年1季度,国际数字商业增速继续加快,收入185.4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零售业务增长了41%;批发业务同比增长了3%。
从业务规模来看,本季度国际数字商业在集团总营收的占比从去年的7%涨到了9%,和云业务并列第二大业务。
国际商业不仅收入持续增长,亏损也在持续收窄。本季度延续上季度的表现,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5.63亿元降至23.3亿元。在财报电话会中管理层表示,若剔除Lazada的一笔一次性提前终止费用,则亏损将降至15亿元以下。
细分业务上,本季度国际零售业务整体订单增长15%,速卖通(AliExpress)、Lazada和Trendyol三个零售业务并驾齐驱,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阿里也在财报中指出,海外业务已经逐渐成长为驱动阿里稳健增长的新引擎之一。从进展缓慢到连续三季度保持增长,国际数字商业的改变在哪?
有出海商家在社交媒体感叹:“在中国的习以为常,很可能远非世界的常态,中国自己才是极其特殊的那一个”。
电商是个苦活累活,跨境电商也不是简单的把国内的产品买到海外:一方面各国物流、仓储等基础建设水平不一,另一方面在消费水平、审美和习惯上也具有较大差异。
此前阿里更注重“Copy From China”,但效果并不好。接手国际数字商业后,蒋凡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业务整合和效率提升上,对业务做了区分,走出了一条跨境+本地的模式。
本地业务包括东南亚电商Lazada、土耳其电商Trendyol和南亚电商Daraz。蒋凡到任后花了几乎半年时间在东南亚BOB、欧洲等国家走访,确立了贯彻本土化的路子。
在团队组建方面,新任命的Lazada CEO董铮长期扎根东南亚本地市场,也是任职最久的高管之一,其余五国市场的负责人也都是本地业务中成长起来的负责人。
同时持续加强在物流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过去一年,Lazada完善了物流和仓储体系,通过建立海外仓,Lazada物流时效被缩减到了2-3天;今年一季度,Lazada增加了第三方仓库合作制度,相当程度的降低了商家的仓储成本。
目前在泰国和菲律宾市场,Lazada 的平台访问量已经接近 Shopee。买家基础也在进一步强化,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持续改善变现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最完善、效率最高的产业链。以珠三角的3C、家具、厨卫玩具,长三角地区的小家电、家纺等为首的产业链集群使得出海商家们在成本和效率上拥有极大的优势,跨境电商巨头Shein的崛起很大部分要归功于珠三角纺织产业链。
但一方面,跨境业务复杂,商家们缺少店铺运营、选品、税务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过去速卖通在供给端的服务驳杂,比如海外的运营渠道众多,商品发布也需要多次。
去年底,速卖通推出了全托管服务,并在全国开了200场招商会。全托管模式下,商家只需要提供货品,备货入仓,就可以接入速卖通进行跨境运营,而店铺运营、仓储、配送等环节,则全部由平台负责。这种方式无疑让商家的制造能力和平台的数字化能力更好的耦合。
为了优化消费者的体验。过去一年,速卖通持续完善物流建设。一面在国内联合菜鸟合作建设优选仓,一面在海外补充海外仓,现在在韩国和欧洲等市场,到货时间已经缩短至3-7日。
今年3月,速卖通推出了新服务——Choice。指定国家的消费者在 Choice 下单享有免运费、免费退货和配送质量保证等服务。
从财报和4月的2023年度峰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全托管和Choice正在从供需两端帮助速卖通迅速增长:3月速卖通订单同比增长超过50%;欧洲的买家数量同比增长了45%BOB,日韩地区买家数量增长了超70%。阿里也在财报中把速卖通订单增长归功于Choice功能的带动。
更深层的逻辑是,Choice和全托管模式的成功也意味着,通过完善基础建设,填补信息鸿沟,阿里速卖通的增长模式逐渐跑通:开发新市场,提高业务规模;完善两端增值服务,提高商业化率。
财报会上,蒋凡在解释国际业务增长时也表示:“本季度,国际业务展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商业化率的提升。”
阿里从“旧阿里”迈向“新阿里”的转变,当然赋予了旗下业务更多的自主权,但这也对国际数字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尼尔森发布的《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指出,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愈发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这段话的反面是,竞争也在越来越激烈BOB。
去年9月“出海”的Temu,在“性价比”+“砍一刀”的招式下,登上App Store和Google Play当月免费下载榜首;Shein也在着手扩张品类,巴西的Shein Marketplace平台将允许本地和国际的第三方卖家在其品牌网站上并列销售商品。
财报会上,蒋凡说,面向未来,国际零售业务依然会坚持跨境+本地模式的投入。跨境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速卖通将保持快速增长。本地市场中,除了在东南亚市场持续投入,也会积极关注更多新的区域市场机会。
今年以来,阿里国际数字商业加快了市场开拓的脚步,在2023全球速卖通年度峰会上,速卖通宣布今年会继续对重点市场如西法、美洲、俄罗斯等地加大投入,同时积极拉动新兴市场的增长,如日韩、中东等。
同时针对不同的模式,国际数字商业加强了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初,据有关媒体报道,阿里计划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建设物流中心和在土耳其首都附近建设数据中心;今年3月,速卖通在首尔江南区的韩国会展中心召开记者会, 宣布今年将在韩国市场中的营销、物流流通等领域投资1000亿韩元。
速卖通行业运营总经理靳科表示,今年速卖通会持续加大物流能力投入,对国内优选仓和海外仓全面进行拓展,总面积将超过100万平米,分拨中心也将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全托管模式也在继续推广BOB。4月25日,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宣布推出东南亚版的全托管模式,并计划于5月底率先在菲律宾上线。
蒋凡透露,整体海外板块是有潜力,部分业务其实已经有非常好的利润,有一些业务是还在投入期。随着对外融资的启动,蒋凡将在经营策略和业务发展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在海外电商的浪涛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找到主航路的AIDC会走的又快又稳。